1.吉利集团的发展史

2.湖南汽车技师学院的荣誉

吉利汽车技术学院新校区_吉利汽车技术学院

云南技师学院就业前景还不错。

1.就业情况:

(1)学院重持百分之百保证推荐,优生优推,跟综服务的就业,作原则,承诺学生毕业不限次数推荐就。

(2)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呈现就业层次高,对口率高,校企双方满意率高等态势。

(3)云内动力、吉利汽车、大众汽车、云南建工、昆钢控股等省内外大中型企业连续多年来我院选拔录用毕业生,云南白药集团、云天化集团等200余家大型企业与我院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就业合作机制。

2.学校的相关就业措施:

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省内外各行业17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深入合作实行订单定向培养,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对学生实习就业进行全程服务管理,大部分学生通过实习就被实习单位录用。

学院每年春季召开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大批用人单位到校招聘,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向需要的学生多次推荐就业单位和岗位。建立了完善的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体系,为毕业生长期免费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学院入学须知:

1.补贴:

凡在我省参加高级工学制教育的云南户籍学子,在学习期间,由省级财政给予2000元/人/年学费补贴。

2.学费:

学院免除迪庆、怒江州和直过民族学生的所有费用,学生只需承担在校期间的生活费。

3.报到:

报到入学所需要的资料:毕业证、原件(复印件)、户口本原件(复印件)。

4.取证:

学生毕业时,可以取得三证。一、云南技师学院毕业证、二、就读专业职业资格证、三、学生自愿提升学历取得的大专证。

5.就业:

学生完成学业后,经审查合格的毕业生按专业进行“双向选择”,推荐到符合国家用工标准的单位就业。

吉利集团的发展史

车迷俱乐部QQ群25798082

吉利

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经过十九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特别是19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80亿元,连续三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杭州,在浙江省的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等地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和2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吉利豪情、美日、优利欧、SRV、美人豹、华普、自由舰等七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轿车;拥有1.0L(三缸)、1.0L(四缸)、1.3L、1.5L、1.6L、1.8L等六大系列发动机;拥有JLS160、JLS160A、JLS110、JLS90、Z110、Z130、 Z170等七大系列变速器。上述产品均通过国家的3C认证,达到欧III排放标准,其中4G18、4G10发动机已经达到欧IV标准;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现拥有286个4S店、489家品牌经销商和569家服务站。2005年通过市场的精耕细作和品牌的有效推广,吉利汽车销售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全年共销售各类吉利轿车近15万辆,同比增长50%以上;出口近7,000辆,同比增长6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近66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实现利税近9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全国轿车市场占有率达到5.25%,经济型轿车市场占有率达到 23.78%;全国轿车销量排名第九,1.5L以下轿车销量排名第二。自2001年吉利汽车正式列入国家汽车产品公告并开始市场销售以来,累计销售各类吉利轿车近45万辆,所销售的轿车均属于自主创新产品。2004年,吉利牌系列轿车被授予浙江省名牌产品;2005年,吉利商标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 2005年10月,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05年底,在海外已建有18家代理商和108个销售服务网点,累计出口近16,000辆吉利汽车。

浙江吉利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数亿元建立了吉利汽车研究院,其总部设在临海,在杭州建有分院,在宁波建有发动机研究所、变速器研究所,在路桥建有电子电气研究所。吉利汽车研究院拥有较强的轿车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每年可以推出2-3款全新车型和机型。在汽车造型设计开发、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气设计开发方面拥有行业顶尖的技术专家和技术力量,2005年获得各种专利101项,发明专利7项;自主开发的4G18发动机,升功率达到57.2kw,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器,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空白;自主研发的EPS,开创了国产品牌的汽车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先河。2005年,吉利集团被评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员工近70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900余人,占总人数的14%以上;集团现有院士两名、外国专家八名、博士数十名、硕士数百名、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特别是近几年从国内外知名汽车公司引进的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在吉利教育产业、产品研发、技术质量、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吉利汽车后来居上的重要保障。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数亿元建立的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吉利三亚学院、临海浙江吉利汽车技师学院等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已达3万人,培养出的近万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为中国汽车工业人才战略作出重大贡献。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现已全部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和集团的战略发展,集团和各子公司全面启动了TS16949体系建设与认证、欧盟的ECE认证、美国的DOT和EPA等认证工作。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实施国际化战略,已制定出未来十年的规划蓝图,即到2010年,将推出十五款全新车型,八款发动机,六款手动变速器,六款自动变速器,三款电子无级变速器,一个油电混合动力项目和一个赛车项目;到2010年,将实现产销100万辆目标,其中国内市场份额达到8%,吉利汽车将成为国内经济型轿车的首选品牌;到2015年,将实现产销2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出口,在国际市场份额将达到2.5%,吉利汽车将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吉利集团已经在品牌营销规划、业务流程再造、经营管理创新、人力整合、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实施信息化等方面展开卓有成效的工作。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着“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联横、后来居上”的战略思想,发扬“敬业、创新、沟通、拼搏”的企业精神,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全心全意地圆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梦,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崛起,为实现“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美好理想而拼搏奋斗!

湖南汽车技师学院的荣誉

吉利汽车公司发展史 作为中国最早进入汽车工业并获得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已成为国内轿车制造业“3+6”格局的重要成员,并正以“中国自主品牌”的资格和自主创新的姿态,引人注目地登上国际汽车工业舞台,成为中国轿车走向世界当之无愧的代言人。 回顾吉利的发展史,任何对中国汽车工业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奇迹。对吉利在打造民族轿车上的执着和艰辛,任何稍有民族情结的人都会肃然起敬。2005年10月,国家科技部召开的“吉利现象研讨会”甚至用这样的热情洋溢的语言评价吉利: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想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灵魂,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脊梁。 剥下轿车的“贵族”外衣 19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走进临海城东一片荒草没膝的田野,开始了他的造车之梦。次年8月,当第一辆吉利轿车在欢庆的鞭炮声中从流水线上开出时,人们在高悬的大红横幅上读出了这样的字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在此之前的中国,尽管改革开放已多年,但轿车仍然是“”、“局长”的坐骑,“老板”、“老总”的专利,大街上跑的不是“官车”就是“商车”。1998年,由于吉利轿车的问世,披在轿车身上的种种令人目眩的外衣,像神祗身上年久的油漆一样,一片一片地开始剥落。首先是价格,四五万元的吉利轿车一上市,理所当然在中国汽车市场引起极大的轰动。众多合资品牌轿车,即使心犹不甘,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 然而,更重要的还不是价格的返朴,而是观念的归真。这个来自西方工业文明的普通代步工具,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伪尊贵,被李书福无情地横扫在地,还原了它的本相。 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一个铁壳吗! 我们一定要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外国车走遍全中国! 李书福就是用这种貌似狂妄的语言,彻底刷新了人们对轿车的理解,颠覆了中国人对制造轿车的敬畏感。这种刷新和颠覆不亚于是中国轿车界的一次思想解放。 在此之前,弥漫在轿车界的“没有20年时间打造不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中国造不出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中国没必要搞自主品牌汽车”等悲观、猥琐的论调比比皆是,窒息着中国汽车人自主创新的意志。 在此之后,络绎不绝的中国企业家步上吉利的后尘,意气风发地加入自主研发中国品牌轿车的行列。一支可以与外商叫阵、令世界汽车巨头不敢小觑、让国际传媒惊呼“中国车来了”的力量终于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吉利的观念创新,成就了中国汽车界的一场革命。 打造强势“吉利军团” 李书福嗜“才”如命。中国汽车工业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下大批德馨俱佳的汽车技术人才。这些佼佼者的共同信念,就是期望在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热潮中建功立业。然而蜂涌而入的合资企业,无情地扼杀了精英们证明自身价值的报国热情。 当立志“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李书福树起“招贤纳士”的旗帜,“投奔”者如过江之鲫就一点也不奇怪了。短短几年间,吉利旗下英才云集,身怀绝技的专业人才多达900余人。其中有工程院院士2名、外国专家8名、博士数十名、硕士数百名、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吉利的决策层、技术管理层、生产制造层等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开始发挥作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逐步形成科技自主创新型的发展模式,很快改变了吉利的面貌。 短短几年,吉利已经成功研发并投产九大系列不同的车型,其中美人豹、自由舰已在国内外成为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代名词,近期投产的还有6款新车型。 在开发手段上,吉利已迅速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目前已完全具备了全数模的开发方式,拥有每年开发2-3款新车型的研发能力。 逐步掌握轿车核心部件研发技术,实现了中国第一台也是迄今中国唯一的自动变速器的设计制造、电子智能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生产、世界领先国内领先的大升功率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整车设计、匹配、试验、验证技术的全面应用。 如今,吉利已经形成豪情、美日、优利欧、SRV、美人豹、华普、自由舰、吉利金刚、远景等9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产品谱,拥有1.0L到1.8L的8大系列发动机和JLS160、Z110等8大系列变速器。 不仅仅是注重“引才”,李书福更注重“育才”。自1998年至2005年,吉利先后在临海、北京、海南创办了“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浙江吉利技师学院”、“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等大专院校,培养专业的汽车技工、技师和各类汽车人才。进入2007年,吉利又创办了国内首家培养行业高级专业人才的“浙江吉利汽车工程学院”。在办校同时,吉利又设立了“未来人才基金”,为吉利未来事业定向培养1000名学习成绩好、创业心强、不怕苦、愿奉献,但家庭贫寒的大学生。 李书福最近在接受访时宣称:根据吉利汽车年产销量200万辆的规划,吉利共需员工近20万。因此,我们把吉利在校学生增至10万人,平均每年毕业2-3万人,每年进入吉利工作1—2万人。再经过10年的发展,一个年产销200万辆汽车的吉利集团公司就有了基本的人才保证。 只有自主开发方能命运自主 李书福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开发,也就是说主权经济,你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面。”进入轿车行业后,吉利是怎样把这个“主权”始终紧紧攥在自己手里的呢? 一是下大力气攻克轿车核心部件研发技术。李书福提出,吉利必须要有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整车技术。为此,吉利投下巨资,建起现代化的汽车研究院,现代化的基础、电气、道路模拟、多功能实验室,现代化的变速箱、发动机厂……其间自然有无数的艰难困阻,这里毋庸细述,结果则是:479Q发动机下线了,MR479Q系列发动机通过国家鉴定了,电力助力转向系统开发成功了……一系列的成功,标志着吉利完全具备了一家自主企业必须拥有的整车造型、车身、底盘、汽车附件、发动机、变速箱、整车电子电器等开发设计能力。 当然,坚持自主开发并不是“从头开始”,更不是“闭门造车”。相反,吉利愈是坚持自主,愈是注重汲取世界先进技术。吉利没有同世界上的任何汽车公司合资,但却同世界上几十家汽车技术及相关专业公司进行着技术合作,包括引人注目的与英国锰铜合作打造世界名牌出租车。这是一种拥有100%自主权的合作,吉利具有充分的话语权。这也正是吉利能在较短时间里迅速赶上国际先进造车水平的“奥秘”所在。 二是逐步实现零部件全面国产化。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纺织、五金、机械、模具、塑料、橡胶、电子电器、石油化工、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等行业都已经得到迅速的发展。李书福由此认为,将这些行业的相关技术整合在一起,通过技术集成优化,就是一辆中国汽车。 正是通过这种整合,吉利与国内众多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建起了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知识的交流互动,形成了以本土企业为主的核心零部件供应体系。吉利的销量也由此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由1999年的1600辆,跃向1万辆、2万辆、4万辆、8万辆、10万辆、15万辆直到2006年的20.4辆。2007年,集团更把目标锁定在29万辆。 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吉利这一“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的成果灿烂而又辉煌。

参考资料:

://.0351auto/NewShow.asp?id=10358&typeclass=&x_page=3

学院现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单位”、“湖南省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湖南省省级扶贫定点培训学校”、“邵阳市退役士兵定点培训机构”,同时也是“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技工院校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南汽车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湖南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创造学会会员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理事单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近300名,其中,具有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4人,“一体化”教师106人,省教研课改负责人4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2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16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研究生和硕士42人。德国留学教师1名。学院教师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87篇,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他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审机械版、劳动版、高教版、中职版的材30余套,校本教材7套;主持国家/省级教育科研改课题15个;获国家和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8项。师生获国家级技能比武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 获省级技能比武第一名和一等奖8人,二等奖14人。学院高级实习指导教师谢跃彩老师创造的“微型模具制作教学法”已经推广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模具专业技能教学的主要方法。

学院秉承“帮助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坚持“技术立校、特色兴校、管理强校、勤俭建校”的治校方略,以就业为导向,依托行业,通过全面落实“3力战略(尽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办学生满意、社会满意学院)”,着力实施“产品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院实训设备的选型与行业、企业的生产实际对接,学生操作技能训练与产品、部件的生产工艺对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现代企业制度对接,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社会声誉鹊起:2007年,在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模具设计竞赛中,我院成为全省技工学校唯一获奖单位;2008年,在全国第三届数控大赛湖南地区选拔赛中,我院学生曾勇同学获全省高职组第三名,为全省技工学校唯一获奖者。2010年,在全国技能大赛湖南地区选拔赛中,取得了7人参赛6人获奖、其中车工获职业高级组一等奖和雏鹰奖、焊工首次获省级大赛二等奖的好成绩,同年,在湖南省数控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曹志明、肖立伟两位同学分别取得了高级组个人第四名、中级组个人第五名的好成绩,也是全省技工院校参赛选手唯一两名获奖选手。2011年,在全省“株洲职教大学城杯”技能竞赛中,我院取得了7人参赛7人获奖,其中工具钳工分别

喜获一、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2012年,在“华中数控杯”全国技能大赛湖南地区选拔赛中,我院师生囊括了师生组第一名。

在历届30000余名毕业生中,年薪10万元以上者超过5000人。其中学院2000届的毕业生刘宇华同学因技能过硬、工作出色,于2005年8月19日受到温总理的亲切接见;1990届毕业生姜新荣主持的《烟草物流系统信息协同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0多年来学院依托行业、面向市场、服务社会办学,编织起一个广阔而牢靠的就业网络。学院相继与中国海运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特变电工、湘电集团、吉利汽车、广汽长丰、广汽菲亚特、比亚迪汽车、北汽福田、富士康、美能达实业、华硕电脑、德豪润达、风华高科、格力电器、LG电子、星协精密制造、杭萧钢构、潮州三环、亚星客车、和昌机械、裕元集团、江麓机电、麟式金属、杭州湾大酒店、慈溪国际大酒店、玄牡文化等数十家省内外知名企业签定了订单式培养协议,建立了长期人才供求关系,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就业率连年保持100%。

学院正以湖南汽车技师学院的正式设立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强化校企合作,加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朝着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行业与区域内全面领先的品牌职业院校的目标而奋勇前进。